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特点: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多样性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恩格斯
运动比变化发展在范围上更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在程度上更深刻。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原因:
①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
②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还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
③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
(1)形而上学的特点: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否认内部矛盾
(2)辩证法的特点: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承认内部矛盾
(3)二者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唯物辩证法包括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②质量互变规律是解释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③否定之否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统一。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假若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就不能结成一个矛盾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食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总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必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
→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就是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