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政治经济学(第四章、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第六章、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历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1)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a、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1)一元论和二元论
①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②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笛卡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6-18世纪;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世纪以来)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特点:直观、自发猜测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例外: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四个局限性:
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直观性(缺乏实践性)④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唯物主义哲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特点: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贝克莱:物质是感觉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黑格尔:绝对精神;朱熹:理在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