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评价)
高起专语文(2022最新随教材)
价格 ¥ 199.00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贬谪守岳州的滕子京请贬谪守邓州的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古诗词阅读

1、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去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

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特点:

1、有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

2、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

3、语言高度凝练而富有形象性

4、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诗歌分类: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为“古诗” “古风”,唐代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1.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为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局,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3)、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融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 “长短句” “乐府”等,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有叙事的内容,也很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诗歌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阙”,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称为词牌,如“虞美人”“八方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根据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不分段。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可分段,称、下阙或上、下片。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三叠、四叠.....

词远在南朝时期的梁代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词分为两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再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 “六艺”之一,汉代形成的一种特定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一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为“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 “颂”之意。

诗词阅读

  •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一生未做官。
  •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著名五律五绝,山水田园派诗人
  •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 《登高》 作者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仗的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蜀道难》 李白
  • 《兵车行》 杜甫 典型的叙事诗
  • 《琵琶行》 白居易 ,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 《虞美人》 李煜,作于归宋后的第三年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它在文学上造诣很高,擅长诗、词、散文,不仅是杰出诗人,而且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一生都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展开全文]